黃衫、綠衫、白衫,在集團中其實不算顯眼,因為有些車隊就是使用這些顏色的車衣。但有一件榮譽車衫一定是最醒目的,那就是象徵登山王的紅點衫。登山王,King of Mountain,簡稱 KOM,聽起來是那麼的尊榮,因為爬山是如此的困難,能夠成為所有車手中最會爬山的一位,稱他為王者實不為過。

登山王的資格,是從「登山積分」而來的。主辦單位在路線上大大小小的爬坡,都賦與等級,從最難的 HC 級,再到 1, 2, 3, 4 級,各有不同的登山積分,而終點設在山頂上的爬坡,則登山積分還會再加倍。HC 級坡前十個抵達山頂的可獲 20, 18, 16, 14, 12, 10, 8, 7, 6, 5 的登山積分,一級坡前八名可獲 15, 13, 11, 9, 8, 7, 6, 5 分,二級坡前六名可獲 10, 9, 8, 7, 6, 5 分,三級坡 4, 3, 2, 1 分,四級坡 3, 2, 1 分。

那麼難度等級是如何劃分的呢?爬坡的海拔提升、長度、坡度都會加以考慮,所以參酌了一些主觀認定。大致上來說,爬升一兩百公尺通常是四級,三百公尺左右是三級,六七百公尺是二級,近一千公尺是一級,超過一千是 HC 級。HC 是法文 Hors Categorie 的縮寫,意思是「無法分級」,我把這樣的爬坡稱為「超級坡」。各位可以比較看看,自己常爬的幾個坡算是哪個等級的?

環法賽的高山站散佈在兩個地區:庇里牛斯山系以及阿爾卑斯山系,在經過中央山區時也有中等山地站。今年海拔最高的山頂是 Cime de la Bonnette-Restefond(帽子山),2802公尺,也是阿爾卑斯山車道最高點。大致上,庇里牛斯山系比較不高,但是比較陡,而且很熱;阿爾卑斯山系爬坡距離都很長,而且海拔很高,到山頂還會需要穿防寒外套,唯一例外不長但很陡的爬坡是 L'Alpe d'Huez(發音為「拉普杜耶」,意思是在「宇耶」的阿爾卑山),是一個封閉的滑雪聖地,也是環法賽的傳奇名山,13.9 公里的長度坡度為 7.9%,爬升 1100 公尺,有 21 個髮夾彎。由於路上去之後就沒有了,所以只要這個地方出現在比賽路線上,就必定是終點,競爭勢必非常激烈。爬得最快的選手是阿姆斯壯和已逝的義大利名將潘塔尼(Marco Pantani),38 分多就爬完了。

再回到紅點衫。近年最有名的登山霸主是法國退休車手維杭克(Richard Virenque),拿過七屆登山王。他曾經是 1998 年 Festina 車隊禁藥醜聞的主角,復出之後仍以紅點衫為目標,依然得到法國民眾的喜愛(又是一個雙重標準)。維杭克雖然會爬山,但我並不欣賞他,因為他是靠策略贏得紅點衫,爬坡實力不見得是最強,也很少和其他各隊的爬坡主將對決過(應該是比不上)。他是用比較軟的手法來賺登山積分,在剛進入山區的頭幾個中等山地站或高山站,他就發動單飛,把所有積分全部吃下來。由於整個賽程還一半不到,沒有一隊的主將會在這麼早就和他爭登山積分,所以他可以一次就在登山排名上取得大幅領先。之後的山地站,只要盯緊各隊主將,在他們還未發動攻擊前,搶在他們前面吃下登山積分,發動攻擊後就放任他們去了,這時他的積分也賺飽了,已經可以高枕無憂。維杭克參賽的每一屆差不多都遵循此一模式贏得紅點衫。

維杭克的後繼者,丹麥的拉斯慕森(Michael Rasmussen),就比他的前輩有出息得多。原因之一是他還必須完成車隊賦與他的任務,也就是帶領主將的工作,閒暇時才能去爭取登山王,所以當他決定要拿登山積分時,一定挑最難、積分最多的一站下手,把別人甩得遠遠的,獨自吃下巨量的積分。這樣的做法比起維杭克是豪邁多了,但他還稱不上是豪傑。去年的環法賽中,他的目標轉向黃衫,但他展現出來的氣度,並不令人折服。他會在小地方佔別人的便宜,一副「只要我能贏就好了」的態度,讓與之競爭的車手莫不牙癢癢。後來他身穿黃衫卻半途被踢出環法賽,老實說我鬆了一口氣,因為讓充滿小動作的人贏了黃衫,這樣的環法並不好看,雖然替補的龔達多(Alberto Contador),只努力下半場就贏了環法,也稱不上精彩就是了。

環法的故事總是會令人離題,再回到紅點衫上。雖然爬坡型車手很多,尤其是西班牙人最強,但是真正有能力拿下紅點衫的車手,還是得靠冷靜的頭腦,只在一個爬坡上拼勝負,是無助於紅點衫的取得。結果這樣算起來,有能力拿紅點衫的人,反而寥寥無幾了。紅點衫不像綠衫或黃衫一樣爭奪激烈,卻是自行車迷心目中最浪漫的獎項,因為只有快速飛過庇里牛斯、阿爾卑斯群山的車手,才有資格穿上紅點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