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黃衫之外,環法賽中最多人競爭的,就是象徵衝刺王的綠衫了。衝刺王其實是我們這邊在說的,實際上綠衫的意義是「積分領先者」。

那麼,積分是從哪裡來的呢?在平地站,每站都會有三個「中途衝刺點」,率先通過衝刺點的三名選手,分別可獲得 6、4、2 分的積分;終點線也是最重要的衝刺點,前 25 位進終點的選手都有積分,分別可獲得 35, 30, 26,... 3, 2, 1 分。丘陵站也有三個中途衝刺點,但終點線的積分就比較少了,只有前 20 位進終點的選手有積分,分別可獲得 25, 22, 20, ... 3, 2, 1 分。山地站只有兩個中途衝刺點,由於終點線前的競爭不激烈,所以只有前 15 名選手有積分,分別可獲得 20, 17, 15, ... 3, 2, 1 分。計時賽則只有前 10 名車手有積分,分別可獲得15, 12, 10,...3, 2, 1 分。由此可見,越有能力在大集團衝刺中勝出的車手,就越有機會穿上綠衫。

中途衝刺點除了有積分之外,前三名也分別有 3, 2, 1 秒的減秒獎勵。環法賽第一個禮拜大多安排平地站,在第一個計時賽來臨前,黃衫車手經常就是衝刺型選手,因為他們靠著中途衝刺點以及終點線前三名的減秒獎勵,就可以在總成績上領先其他選手了。近來最有名的例子是 2006 年的布南(Tom Boonen),從第三站穿黃衫到第六站,加上他是前一年的世界冠軍,穿上專屬的「彩虹黃衫」真是虛榮到了一個頂點。但為了保有黃衫布南當年一無所獲,07 年認清自己的本份後專注在積分的搶奪上,也順利贏得綠衫。今年則因在比賽之外被驗出使用古柯鹼而遭禁賽,無緣參加環法。

當前的綠衫「活歷史」就是即將邁入 38 歲的德國老將札貝爾(Erik Zabel),他曾經贏得六次綠衫,今年仍然繼續參賽。這一位苦幹型的車手,生涯拿下的第二名次數可能是第一名的好幾倍多,雖然每次集團衝刺他都能佔到前幾名的位置,但總是很難取得勝利,不是那種「橫掃型」衝刺選手。他的綠衫策略就是盡可能的多拿積分,在環法賽中總有十來個平地站和丘陵站,如果每次都能佔到第二第三名,也勝過只拿兩三站的第一名。所以,終點線鏡頭總是少不了他的身影,他也是最會利用積分規則的綠衫車手。不過上次他拿到綠衫已經是 2001 年的事了,去年他也當過一日衝刺王。

其實靠規則贏得綠衫的車手不在少數,也讓比賽變得不那麼好看。有些車手可以在一次環法賽中拿下三四站,卻與綠衫無緣。原因之一是他們沒辦法通過山地站的考驗,提早收工了;還有狀況不可能天天都很好,可能今天可以衝贏,明天就鳥掉了,休息幾天又生龍活虎;再者有心拿綠衫者可能會專攻中途衝刺點,六分六分的拿,終點線只要保持在前幾名就好,這樣積分反而比拿下幾個單站進帳更多。

玩弄規則會讓比賽變得不好看,最強的車手不見得能得到應有的榮耀,所以環法主辦單位傷透腦筋依現況來調整規則、安排比賽路線,就是希望整個比賽能達到一個均衡,讓車手能夠發揮,也讓觀眾看到喜歡的英雄能站上頒獎台。積分是影響車手行動策略的規則之一,下次在看比賽的時候,如果看到有車手半途忽然衝出來抽幾下,再回到主集團中,他可能就是要積極取得綠衫,或者幫主將吃掉衝刺積分,讓對手吃不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